原标题:兰州城关区精准服务新业态领域创业者和劳动者(引题)
“定制化建会”让青年职工“进家爱家”(主题)
中工网讯(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康劲 通讯员剡伟)“每次搞活动,都说我们是‘00’后拉着一群‘90’后‘嗨’起来……”张晓彦是甘肃兰州文创产业园有限公司的职员,但在工会组织的筹建过程中,她善于学习、热情服务,收获大家信任,在今年初当选为兰州文创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的首任主席。
在近半年时间里,在兰州市、城关区总工会两级总工会的指导下,兰州文创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瞄准新时代青年职工的多元化需求,不仅让千余名平均年龄28岁的新业态领域的创业者和劳动者“进家爱家”,而且也为工会组织探索“定制化建会”新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。
兰州文创产业园,汇聚了动漫设计、数字游戏等领域的220余家企业。当地工会在调研中发现,这里存在着“小微企业多、灵活就业多、跨领域协作多”的典型特征,职工多为新业态领域的自由职业者或“平台+个体”的灵活就业人员,由此带来工会组建和服务覆盖的新挑战。
城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王桂萍说:“青年职工需要更高层次的价值实现,应该让‘90’后、‘00’后青年在工会收获情感共鸣。”城关区总工会以“1+6+N”丰富“定制化建会”内涵,以工会联合会为1个“核心枢纽”;创设“文创设计联盟”“影视制作协作组”“数字游戏研习社”等6个社群;设立图书角、驿站、工匠工作室、共享职工之家等14个阵地的“N站点”。通过线上“微调研”和线下“茶话会”征集青年职工需求,按照“需求清单—资源清单—服务清单”闭环机制,提供“千人千面”“个性定制”的精准服务。
开展“一碗面里的文化”兰州牛肉面创意大赛,同步衔接兰州大学、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开设“文创IP开发”课程,围绕地方美食让青年职工充分释放“创意表达”;为青年职工开设“宝妈课堂”,累计开展定制服务40余场,覆盖职工1500余人(次)……
在“定制化建会”的助推下,半年来15名青年职工成功创业、3家企业营收增长同比超30%,红色党建主题的“沉浸式文旅短剧”单项目营收破百万,“文创设计联盟”开发的“城市文创IP”被市政府采纳,“影视制作协作组”带动周边文旅收入增长20%。与此同时,也形成了工会组织在新业态文创领域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的转变,实现了服务的持续延伸。
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